地点
“浙江省” 相关资源
诗文库144941
人物库38123
活动25896
人物库 南北朝
释慧基南齐 414 — 49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钱唐吕氏。
幼俊迈。
初弃家去。
祇洹寺慧义为童子。
至年十五。
为启宋文帝落发。
立操刻苦洞晓经史。
僧伽跋摩西域来。
入室事之。
蔡州受具足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
不可久留京邑
于是遍历江淮讲肆。
精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
爱其纯懿。
久留京师
与之同住。
亡。
钱塘止显明寺。
已而绝浙栖会稽山阴法华寺
学者千馀人。
宋太宗诏之。
以疾力辞。
元徽初又诏。
不得已而行。
浙江疾作。
龟山宝林寺
启普贤忏法。
高士周颙刘瓛张融
并抠衣问道。
文宣王慕仰致书。
讯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凡三卷。
注遗教经。
世敬仰其书为僧主
重三吴。
建武三年冬卒。
寿八十三。
释慧基
姓偶
吴国钱塘人。
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
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
至年十五。
嘉其神彩。
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
文帝引见顾问允怙。
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
舆驾亲幸公卿必集。
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
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
弘赞禅律来游宋境。
乃令入室供事。
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
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
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
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
士庶归依利养纷集。
懿德可称。
乃携共同活。
之亡后。
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法应获半。
悉舍以为福。
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
顷之进适会稽
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
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
学徒至者千有馀人。
宋太宗遣使迎请。
称疾不行。
元徽中复被徵诏。
始行过浙水
复动疾而还。
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
手叠塼石躬自指麾。
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
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
遂穷其丽美。
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
及寺成之后。
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
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
士庶鳞集献奉相仍。
周颙莅剡请讲说。
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
及见访覈日有新异。
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训。
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
致书慇勤。
访以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
凡有三卷。
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
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
及注遗教等。
并行于世。
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
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
盖东土僧正之始也。
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
四远从风五众归伏。
性烈而能温。
气清而且穆。
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
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
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
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
问所从来。
答云。
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
后数日而亡。
因窆于法华山南。
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
铭其遗德。
弟子德行慧旭道恢。
并学业优深。
次第敷讲。
各领门徒继轨前辙。
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
谅亡次沙门慧永
风姿瑰雅德行清严。
亦游刃众经。
时当讲说。
后次沙门慧深
之弟子。
与同学法洪。
并以戒洁见重。
后次沙门昙与。
亦沈审有器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峻南梁 458 — 5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521或522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孝标本名法武
好学,家贫。
齐武帝永明中,还江南,博览群书,时称“书淫”。
梁武帝天监初,召入西省,典校秘书
安成王萧秀引为户曹参军,使撰《类苑》,未成,以疾去。
讲学东阳紫岩山,从学者甚众。
为《山栖志》,文甚美。
武帝引见,应对失旨,不见用,著《辨命论》寄怀。
注《世说新语》,广征博引,用书达四百余种,为世所重。
明人辑有《刘户曹集》。
全梁文·卷五十七
字孝标初名法武平原平原人
齐永明中南奔,建武中豫州府刑狱。
梁受禅,召入西省,免,安成王引为荆州户曹参军,以疾去职。
东阳紫岩山
普通二年卒,门人谥曰玄靖先生,有《世说》注十卷,集六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鸾北魏 476 — 5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42 【介绍】: 亦作昙峦
北魏僧。
雁门人
少于五台山出家,通内外经籍。
后从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经》,宏扬净土。
魏主重之,号为神鸾
晚年住汾州玄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徒讲经,后人称其处为鸾公岩。
为中国净土宗祖师。
有《礼净土十二偈》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或为
史失载姓氏。
世居五台
灵踪圣迹。
习于见闻。
年未志学。
即出家。
陶冶内外典籍。
研究四论佛性之指。
尝以大集经。
词义深密。
欲为注解。
所作将半。
而遽感气疾。
周行求医。
汾州秦陵之故墟。
登东门城。
仰见天门洞开。
六欲阶位。
上下重复。
由是疾愈。
将就前业。
念以为人命几何。
佛法无尽。
乃闻江南陶隐居
治长生久视之方。
苟得之。
以遂厥志。
诚未晚也。
大通中
南谒梁武皇帝于重云殿。
诏有司。
引峦从千迷道入。
时帝服僧伽黎。
著纳帽屏坐绳床殿隅。
峦至殿遥见。
意其必也。
然四顾略无几席。
独其中设一高座。
峦竟升而坐之。
竖佛性义焉。
遽三呼大檀越。
始前礼。
峦因顾之曰。
佛性义深。
今略标序。
有疑赐问。
即脱帽。
稍加质难。
且曰今日向晚。
明当见。
峦下座出。
所历诘曲。
馀二十门。
无少差谬。
叹讶以为此道虽老侍从
数往来者。
犹或误。
而其人才至。
便尔。
岂易欺哉。
翌日诏入太极殿帝降接听造隐居勾曲山中。
获仙方十卷。
遂东游海上。
路沮浙江波涛之险。
传者以有鲍郎子神。
灵甚。
祷之可济。
峦许为奏起祠宇。
神复现形谢。
及辞北归。
果如所许云。
菩提流支方阐化魏境。
峦悉出所获方。
示之曰。
吾佛法中。
亦有胜此者乎。
流支即授以观经。
且谓苟依以脩治。
当證无生。
况长生乎。
唾去其方。
弗一省览。
峦并举以投之火中。
俄居并州大寺
徙居汾洲北山石壁玄中寺
或聚徒介山
盖今所谓峦公岩者是也。
兴和四年终于平遥山寺。
寿六十有七。
终之日。
人咸见幡华幢盖。
香气乐音遍布。
其著述。
有调气论。
礼净土偈。
安乐集等。
行世。
自号玄简大士
释昙鸾
或为峦。
未详其氏。
雁门人
家近五台山
神迹灵怪逸于民听。
时未志学。
便往寻焉备觌遗踪。
心神欢悦便即出家。
内外经籍具陶文理。
而于四论佛性弥所穷研。
读大集经。
恨其词义深密难以开悟。
因而注解。
文言过半便感气疾。
权停笔功周行医疗。
行至汾川秦陵故墟。
入城东门上望青宵。
忽见天门洞开。
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齐睹。
由斯疾瘉。
欲继前作。
顾而言曰。
命惟危脆不定其常。
本草诸经具明正治。
长年神仙往往间出。
心愿所指修习斯法。
果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
江南陶隐居者方术所归。
广博弘赡海内宗重。
遂往从之。
既达梁朝。
时大通中也。
乃通名云。
北国虏僧昙鸾故来奉谒。
时所司疑为细作。
推勘无有异词。
以事奏闻。
帝曰斯非觇国者。
可引入重云殿。
仍从千迷道。
帝先于殿隅却坐绳床。
衣以袈裟覆以纳帽。
至殿前顾望无承对者。
见有施张高座上安几拂正在殿中傍无馀座。
径往升之竖佛性义。
三命帝曰。
大檀越。
佛性义深。
略已标叙。
有疑赐问。
帝却纳帽便以数关往复。
因曰。
今日向晚明须见。
从座下仍前直出。
诘曲重沓二十馀门。
一无错误。
帝极叹讶曰。
此千迷道。
从来旧侍往还疑阻。
如何一度遂乃无迷。
明旦引入太极殿
帝降阶礼接。
问所由来。
曰。
欲学佛法限年命促减。
故来远造陶隐居求诸仙术。
帝曰。
此傲世遁隐者。
比屡徵不就任往造之。
寻致书通问。
陶乃答曰。
去月耳闻音声。
兹辰眼受文字。
将由顶礼岁积。
故使应真来仪。
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
端襟敛思伫耹警锡也。
及届山所接对欣然。
便以仙经十卷。
用酬远意。
还至浙江
有鲍郎子神者。
一鼓涌浪七日便止。
正值波初无由得度。
便往庙所以情祈告。
必如所请当为起庙。
须臾神即见形。
状如二十。
来告曰。
若欲度者明旦当得。
愿不食言。
及至明晨涛犹鼓怒。
才入船里帖然安静。
依期达帝具述由缘。
有敕为江神更起灵庙。
因即辞还魏境。
欲往名山依方修治。
行至洛下
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
往启曰。
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
留支唾地曰。
是何言欤。
非相比也。
此方何处有长生法。
纵得长年少时不死。
终更轮回三有耳。
即以观经授之曰。
此大仙方。
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
寻顶受。
所赍仙方并火焚之。
自行化他流靡弘广。
魏主重之号为神鸾焉。
下敕令住并州大寺
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时往介山之阴。
聚徒蒸业。
今号鸾公岩是也。
魏兴和四年
因疾卒于平遥山寺。
春秋六十有七。
临至终日。
幡花幢盖高映院宇。
香气𤑫勃音声繁闹。
预登寺者并同瞩之。
以事上闻。
敕乃葬于汾西泰陵文谷。
营建㙛塔并为立碑。
今并存焉。
神宇高远机变无方。
言晤不思动与事会。
调心练气对病识缘。
名满魏都。
用为方轨。
因出调气论。
又著作王邵。
随文注之。
又撰礼净土十二偈。
续龙树偈后。
又撰安乐集两卷等。
广流于世。
仍自号为有魏玄简大士云。
雁门人
家近五台山
神迹灵怪。
时未志学。
便往寻焉。
备觌遗踪。
心神欢悦。
便即出家。
读大乘经。
恨其词义深密。
难以开悟。
因而注解。
文言过半。
便感气疾。
停笔医疗。
行至汾州
秦陵故墟。
入城东门。
上望青霄。
忽见天门洞开。
六欲阶位。
上下重复。
历然齐睹。
由斯疾愈。
前作尅眼。
方崇佛教。
江南陶隐居者。
方术所归。
广博弘赡。
海内宗重。
遂往从之。
既达梁朝。
时大通中
通名云北国番僧昙鸾奉谒。
时所司疑为细作。
推勘无有异词。
以事奏闻。
帝曰斯非觇国者。
可引入重云殿。
仍从千迷道。
帝先于殿隅。
却坐绳床。
衣以袈裟。
覆以纳帽。
至殿前。
顾望无承对者。
见有施张高座。
上安几拂。
正在殿中。
傍无馀座。
径往升之。
竖佛性义。
三命帝曰。
大檀越。
佛性义深。
略已标叙。
有疑赐问。
帝却纳帽。
便以数关往复。
因曰今日向晚。
明须见。
从座下仍前直出。
诘曲重沓。
二十馀门。
一无错误。
帝极叹讶。
曰此千迷道。
从来旧时往还疑阻。
如何一度。
遂乃无迷。
明旦引入太极殿
帝降阶礼接。
问所由来。
曰。
欲学佛法。
恨年命促减。
故来远造陶隐居
求诸仙术。
帝曰此傲世遁隐者。
比屡徵不就。
任往造之。
寻致书通问。
及届山所。
接对欣然。
便以仙方十卷。
用酬远意。
还至浙江
有鲍郎子神者。
一鼓涌浪。
七日便止。
正值波初。
无由得渡。
便往庙所。
以情祈告。
必如所请。
当为起庙。
须臾神即见形。
曰。
若欲渡者。
明旦当得。
愿不食言。
及至明晨。
涛犹鼓怒。
才入船里。
帖然安静。
依期达帝。
具述由缘。
有敕为江神。
更起灵庙。
因即辞还魏境。
欲往名山。
依方修治。
行至洛下
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
往启曰。
佛法中。
颇有长生不死法。
胜此土仙经者乎。
留支唾地曰。
是何言欤。
非相比也。
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
纵得长年。
少时不死。
终更轮回三有耳。
即以观经授之曰。
此大仙方。
依之修行。
当得解脱生死也。
寻顶受。
所赍仙方。
并火烧之。
自行化他郡。
流靡弘广。
魏主重之。
号神鸾
兴和四年
因疾。
卒于平遥山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仪陈朝 ? — 6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8 【介绍】: 南朝陈东海郯人
徐陵子。
少聪明机警,善《周易》,举高第,为秘书郎,出为乌伤
陈后主祯明初尚书殿中郎东宫学士
陈亡入,隐于钱塘赭山。
炀帝召为学士,除著作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世卿陈朝
全陈文·卷十七
世卿,未详。
(案释真观《因缘无性后论》云,泉亭令德有朱三让者,即其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承天南朝宋 370 — 4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0—447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
徐广甥。
五岁丧父,承母教,儒史百家,莫不该览。
太学博士
入宋,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
性刚愎,颇以所长侮同列,出为衡阳内史,不能公清,被收系狱,赦免。
文帝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
国子学立,领博士
官至御史中丞
善弈棋,能弹筝,精历算,改定《元嘉历》,计算冬至时日更为准确。
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
另撰有《春秋前传》等。
全宋文·卷二十二
承天东海郯人徐广姊子。
隆安末,南蛮校尉桓伟引为参军,寻解职。
义旗建,长沙公陶延寿以为辅国参军,除浏阳,寻还都。
抚军刘毅姑孰,版行参军,出补宛陵,赵惔为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
武帝太尉,以为参军,除太学博士,徙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中军参军钱唐
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永初末南台治书侍御史
谢晦江陵,请为南蛮长史,随府转卫军咨议参军,领记室
诛,行南蛮府事,寻为到彦之右军录事,入补尚书殿中郎左丞,领国子博士,迁御史中丞,坐事白衣领职。
元嘉二十四年,又坐宣漏密旨免官,卒年七十八,有《礼论》三百卷,集三十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僧翼南朝宋 381 — 450
释僧翼
吴兴馀杭人
少而信悟。
早有绝尘之操。
初出家止庐山寺慧远修学。
蔬素苦节见重门人。
晚适关中
复师罗什
经律数论。
并皆参涉。
又诵法华一部。
晋义熙十三年与同志昙学沙门俱游会稽履访山水。
秦望西北见五岫骈峰有耆阇之状。
乃结草成庵。
称曰法华精舍。
太守孟顗富人陈载。
并倾心挹德赞助成功。
蔬食涧饮三十馀年。
宋元嘉二十七年卒。
春秋七十。
立碑山寺旌其遗德。
会稽孔逭制文。
同游昙学沙门
后移卜秦望之北。
号曰乐林精舍。
有韶相灌茜。
东岳望僧咸共憩焉。
时有释道敬者。
琅琊胄族。
右将军王羲之曾孙。
避世出家。
情爱丘壑栖于若耶山
立悬溜精舍。
敬后为供养众僧。
乃舍具足。
专精十戒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真道南朝宋 ? — 4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3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
钱塘时,遇岁饥,能奉公恤民。
步兵校尉,为南秦二州刺史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击破仇池氐帅杨难当兵,迁建威将军雍州刺史
后以破仇池时私分金银宝货,藏匿杨难当善马罪,下狱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翼南朝宋 381 — 45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馀杭人
有卓行。
初为沙门
庐山慧远
又诣关中
鸠摩罗什
后东归。
结庵秦望西北峰
涧饮诵法华。
感普贤现女子身。
以筠笼盛白豕持二
至前曰。
妾以事入山。
将归而夕。
豺狼当道。
柰何。
愿托一宿。
坚却之。
女哀求尤苦。
遂宿之檐外。
夜半号呼谓腹疼。
按摩。
不可。
请不已。
乃以布裹杖头。
遥为摩之。
逮旦忽祥云四合。
其豕为象。
为莲华。
凌空谓曰。
我观汝心。
如水中月。
清净无染。
不久当归我众矣。
是时会稽大守孟顗
方晨坐堂上视事。
忽见光射庭际。
隐然金石丝竹之声。
访而知之。
遂以翼道行闻于朝。
敕以法华精舍。
法华寺
以雉听沙门法志诵法华。
阅七年而命终。
志瘗之。
夜梦童子拜曰。
今因经力。
获生山前王氏家。
一日王氏设斋。
召志。
志方踵门。
儿曰。
和尚来也。
志使解衣视腋下。
果有雉毳三茎。
遂依志出家。
昙翼云。
宋元嘉二十七年卒。
祷七十。
同游昙学者。
有庵号乐林精舍。
与翼庵不远。
又有道敬者。
右军之后也。
有道学。
严于持律。
操行尤清厉。
本姓姚
生羌土中。
年十六。
师事道安
善辞大乘。
弥精三藏。
才识明俊。
虽不逮
而节行清苦。
门人莫竞。
晋长沙大守荆洲胜舍。
风德。
欲远相迎请。
舍宅为寺。
求一僧为寺主
顾谓曰。
荆楚士庶始欲归宗。
成其美者。
非尔谁欤。
尔其行也。
贞锡南佂。
至即缔构。
一年功毕。
长沙寺
后游盖部。
刺史毛璩一遇相重。
便饷米千斛。
为设中食。
饭内得一粒谷。
即择取先啖。
叹曰。
沙门岂弃人供养者邪。
遂厚加赠遗。
寻归荆洲。
及丘贼入境。
抄掠汉南
江陵阖境。
避难上明。
又于上明造东寺
后还长沙寺
复加开祐造大塔。
并丈六金像。
未有舍利。
祈请累年。
忽尔而得。
即集僧尼五百人
烧香赞唱。
请一钵水。
以汎舍利
舍利右旋。
五色光耀。
清彻满室。
因往巳陵君山伐木。
山海经谓阔廷山者也。
上有幽穴。
潜通吴之苞山。
山既神异。
行者惮之。
上人说。
桓玄闻山有白雉兔。
乃往求之。
迷路累日。
望船甚近。
而不得至。
至见白蛇数十断道。
为说法。
蛇乃避路。
夜得梦云。
林木是所惜。
既营佛塔辄给。
但莫命部曲非法取也。
人力皆是借倩。
遂有所窃。
江陵
杖巳。
上饫木未取。
为军人御夺。
改先小塔。
更立大塔。
又铸丈六金像。
先契二匠。
便设大会。
愿无鲠妨。
四辈闻知。
皆乐随憙。
所获铜𩿊过足周用。
因以所馀更造灵仪。
举香七尺。
翼德被䧅服。
学徒归凑。
每叹寺足众僧。
形像尚少。
尝闻阿育王多造佛像。
随缘流布。
而独不至此。
岂非精诚未诣邪。
于是弥致恳恻。
永和十九年二月八日夜
忽有像现城北。
身光照夜。
明若晨曦。
阖洲惊骚。
远近云集。
白马寺遣迎百人。
展力折不能动。
曰。
此必阿育王像当往长沙寺
非强力所能移。
佥曰请效甚验。
乃稽首致敬。
命弟子擎捧。
裁有五人。
飘然轻举。
四众推伏。
请问其故。
笑曰。
昔有诚愿。
推理谓尔后耳。
宾禅师僧伽难陁。
从蜀下入寺礼拜。
云是外国像。
寻觅铭题佛光。
果有胡书。
读曰阿育王造也。
年八十二。
义照中卒(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庾炳之南朝宋 388 — 4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8—450 【介绍】: 南朝宋颍川鄢陵人字仲文
庾登之弟。
初为秘书太子舍人,出补钱唐
治民有绩。
仆射殷景仁称疾不朝历年,文帝常令炳之衔命去来。
文帝景仁定计杀刘湛,出彭城王刘义康炳之机密,后累迁侍中吏部尚书
义阳王师。
内外归附,势倾朝野。
以素无术学,不为众望所推。
既领选,不顾众论,又通货贿,坐免官。
卒于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演之南朝宋 397 — 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7—449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台真
家世为将。
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举秀才,为嘉兴
文帝元嘉中欲伐林邑,朝臣多不同,唯其与陆徽赞成。
及林邑平,受赐特多。
又告发范晔逆谋,被杀。
吏部尚书
性好举才,自持谦约。
卒谥贞
全宋文·卷四十一
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冠军长史劲曾孙,袭父叔任,爵吉阳县,郡命主簿,州辟从事史西曹主簿
秀才,除嘉兴,入为司徒祭酒南谯王义宣左军主簿钱塘,复为司徒主簿
丁母忧,起为武康,除司徒左曹州治中从事史,迁尚书吏部郎,进右卫将军
侍中,又迁中领军,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元嘉二十六年卒。
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天与南朝宋 ?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
善射
宋文帝以其旧将子,使教皇子射。
元嘉二十九年,为广威将军
次年太子刘劭文帝自立,旧将皆望风屈附,天与无暇披甲,挺身出战,臂断被杀。
孝武帝即位追谥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伯宗南朝宋 ?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
卜天兴子。
仕殿中将军
宋明帝泰始初年晋安王刘子勋邓琬军于赭圻,力战,没于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天生南朝宋 ? — 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6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
卜天与弟。
少为队将,以武勇服众。
宋孝武帝以其兄死节而眷注,迁西阳王抚军参军
孝武帝大明末,为弋阳太守
明帝泰始初,与殷琰同谋逆,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瑜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周氏
吴兴馀杭人
年十二。
沙门
尝与昙温慧光。
庐于山南。
号招隐
常曰。
结果三涂。
情形故也。
情将尽矣。
形亦宜捐。
其远追药王焚身之轨可也。
于是诵药王品。
以即火聚。
时年四十四。
后有双桐。
生其室。
世号双桐和尚
僧瑜
姓周
吴兴馀杭人
弱冠出家。
业素纯粹。
元嘉十五年
与同学昙温慧光等。
庐山南岭共建精舍。
名曰招隐
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
情将尽矣形亦宜损。
药王之𨅊独何云远。
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
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
集薪为龛。
并请僧设斋。
告众辞别。
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
乃誓曰。
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
如其无感便当滂注。
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
言已云景明霁。
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
合掌平坐。
药王品。
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
道俗知者奔赴弥山。
并稽首作礼。
愿结因缘。
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
时年四十四。
其后旬有四日
房中生双梧桐。
根枝丰茂。
巨细相如
贯壤直耸。
遂成连树理。
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
瑜之庶几故现斯證。
因号为双桐沙门
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
亲睹其事。
具为传赞。
赞曰。
悠悠玄机。
茫茫至道。
出生入死。
孰为妙宝(其一)。
自昔药王
殊化绝伦。
往闻其说。
今睹斯人(其二)。
英英沙门
慧定心固。
凝神紫气。
表迹双树(其三)。
其德可乐。
其操可贵。
文之作矣。
式飘髣髴(其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伯兴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
卜天兴子。
前将军、南平昌太守
宋顺帝升明元年,与袁粲等同谋逆,伏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超南齐 419 — 4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492 【介绍】: 南朝齐僧。
清河人
俗姓张
宋文帝元嘉末南来,至齐高帝初敕往辽东弘扬佛法,留二年,法化大行。
归住钱塘之灵隐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清河张氏。
躯干脩竦。
可八尺。
容声甚都。
性专静好。
探讨道妙。
一食常坐。
始兴宿树下。
有虎依随之。
大明中
金陵
齐太祖即位
诏往辽东
弘赞禅法。
二年
钱塘灵苑山。
岁值大旱。
一夕见老人拜于前曰。
弟子龙也。
富阳赤亭山。
彼山群龙皆昆弟。
然龙性嗔毒。
惟弟子学佛。
差善耳。
富阳之民。
无故穿凿山麓。
断坏地脉。
于是群龙怒。
不为致雨。
且二百馀日矣。
弟子虽力谏不听。
惟法师
道德崇重。
能一往说法诲之。
以与生灵请福。
而利益群龙。
则幸甚。
辞以路险远。
非杖屦可至。
老人曰。
此易耳。
法师有意者。
则吾身为床座。
奚恤哉。
俄有驴负以行。
至山中即大雨。
县令知之。
趣民办舟迎归灵范。
他日老人诣谢。
告以地无美饮。
难以安众
老人为抚掌出泉。
味甘冽。
则今之灵苑抚掌泉也。
师名昙超
姓张氏
清河人也。
身长八尺。
蔬食布衣。
独宿山林。
虎兕不伤。
建元末。
钱塘灵苑山。
夏常讲经。
有一老人来听。
诘其姓氏。
曰。
我非人。
乃龙也。
富春鹿山之下。
乡民凿山侵龙居。
龙忿不雨。
今累月矣。
屈师一往诲化群龙。
师允其请。
且曰。
吾此地亦无水。
汝能致之乎。
老人即抚掌。
泉自涌出。
玉泉是也。
师乃往彼结坛。
为龙受戒。
浮舟讲经。
雨大沾洽。
嘉定三年
赐号灵悟大师
赞曰。
身世两忘  以道自胜  灵苑谈经  有龙来听 求泉泉生  求雨雨应  龙何为哉  惟师是令
释昙超
姓张氏
清河人
形长八尺容正可观。
蔬食布衣一中而已。
初止都龙华寺
元嘉末南游始兴
遍观山水。
独宿松下。
虎兕不伤。
大明中还都。
至齐太祖即位
被敕往辽东弘赞禅道。
停彼二年大行法化。
建元末还京。
俄又适钱唐灵隐山。
一定累日。
忽见一人来礼曰。
弟子居在七里滩
富阳县人凿麓山下侵坏龙室。
群龙共忿。
誓三百日不雨。
今已百日田地枯涸。
欲屈道德前行必能感致甘雨。
润泽苍生功有归也。
许之。
神乃去。
超南行五日至赤城山
为龙咒愿。
至夜群龙化作人来礼拜。
更说法。
因乞三归。
自称是龙
请其降雨。
乃相看无言。
其夜与梦云。
本因忿立誓。
师既导之以善。
不敢违命。
明日晡当降雨。
至期沾足岁以。
大熟以永。
明十年卒。
春秋七十有四。
释昙超
姓张
清河人
形长八尺容止可观。
蔬食布衣一中而已。
初止上都龙华寺
元嘉末南游始兴遍观山水。
独宿树下虎兕不伤。
大明中还都。
至齐太祖即位
被敕往辽东弘赞禅道。
停彼二年大行法化。
建元末还京。
俄又适钱塘之灵苑山。
每一入禅累日不起。
后时忽闻风雷之声。
俄见一人秉笏而进。
称严镇东通。
须臾有一人至。
形甚端正。
羽卫连翩。
下席礼敬自称弟子居在七里任周此地承法师至。
故来展礼。
富阳县人故麓山下为塼侵壤龙室。
群龙共忿作三百日不雨。
今已一百馀日井池枯涸田种永罢。
法师既道德通神。
欲仰屈前行。
必能感致润泽苍生。
功有归也。
曰。
兴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
贫道何所能乎。
神曰。
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
是故相请耳。
遂许之。
神倏忽而去。
乃南行经五日赤亭山。
遥为龙咒愿说法。
至夜群龙悉化作人。
来诣礼拜。
更说法。
因乞三归。
自称是龙
请其降雨。
乃相看无言。
其夜又与梦云。
本因忿立誓。
法师既导之以善。
辄不敢违命明日晡时当降雨。
超明旦即往临泉寺。
遣人告县令
办船于江中。
转海龙王经。
县令即请僧浮船石首
转经裁竟。
遂降大雨。
高下皆足。
岁以获收。
以永明十卒年。
春秋七十有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道鞠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郡钱唐人。
为州从事,世传五斗米道。
善弹棋。
宋文帝尝谓道鞠弹棋与范悦诗、褚欣远模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并为天下五绝,皆出钱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一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钱塘灵隐寺,精守戒范。
善长啸,听者悲凉,谓之哀梵。
于涧边养一白猿,有时逸去,呼之即至,时称白猿梵,称智一为猿父。
后群猿继至,每众僧斋讫,敛饭送猿台所,后人名为饭猿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居灵隐山中。
标致高洁。
翛然有出尘韵。
望之知其为世外士也。
姿性善啸。
引声一发。
窅眇入云。
抑杨纵翕。
殊合律吕。
飕飗凄切。
听者生哀。
谓之哀梵。
养一白猿。
远放林壑。
伫立呼之。
调极清婉。
猿则随至。
谓之白猿梵
众因以猿父目之。
若乃像前赞咏。
塔下歌谣。
或呗起经筵
或颂流斋会。
使物类感之。
则此心之虚灵。
进于善矣。
释智一者。
不详何许人也。
灵隐寺之半峰。
精守戒范而善长啸。
啸终乃牵曳其声。
杳入云际。
如吹笳叶若揭游丝。
徐举徐扬载哀载咽。
飕飗凄切听者悲凉。
谓之哀之梵。
颇生物善。
或在像前赞咏流靡。
灵山涧边养一白猿。
有时蓦山踰涧久而不还。
一乃吮吻张喉作梵呼之则猿至矣。
时人谓之白猿梵
召一公为猿父。
犹狙公也。
其后涧边群狙聚焉。
每至众僧斋讫。
歛生饭送猿台所。
后令山童呼三二声。
则群猿竞至。
洎乎唐武宗废教。
伊寺毁除焉。
鞠为茂草之墟饭猿于台。
事皆堙灭一师不详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名祖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
有勇力。
宋武帝刘裕闻其有干力,召为队主,从征讨。
功封关中侯
历仕二县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